有茶有器 首页 行业资讯 茶事百科 查看内容

信阳毛尖采摘啦(附:2018年茗茶采摘时间)

2018-3-27 19:55| 发布者: getengyanjing| 查看: 2323| 评论: 0|来自: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

摘要: 根据名茶产区生产实际情况,将名茶采摘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:尚不可采摘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在5%以下,采摘指数认定为一级二级:少量可采摘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达到5%—20%,采摘指数认定为二级三 ...
根据名茶产区生产实际情况,
将名茶采摘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
一级:尚不可采摘
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在5%以下,采摘指数认定为一级
二级:少量可采摘
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达到5%—20%,采摘指数认定为二级
三级:部分可采摘
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达到20%—50%,采摘指数认定为三级
四级:大部分可采摘
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达到50%—80%,采摘指数认定为四级
五级:全部可采摘
单位面积茶园符合标准的芽叶达到80%以上,采摘指数认定为五级
注:根据各名优茶开采条件,参照《地理标志产品》标准中的鲜叶分级指标,以一芽一叶初展(六安瓜片茶以一芽三叶初展)为标准。

三级小分队

注:鲜叶价格仅供参考。

注:鲜叶价格仅供参考。

二级小分队

注:鲜叶价格仅供参考。

注:鲜叶价格仅供参考。
一级小分队

信阳毛尖:我不是小 hún dàn

  信阳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,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,全市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左右,年平均气温15.1℃,日照充足,雨量丰沛,山水相依、泉明林翠,是“北国江南,江南北国”。特殊的地理位置、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信阳成为我国北方边缘茶区,是全国最大名优茶生产大市之一。

 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,名于唐,兴于宋,盛于清,历史悠久,茶文化源远流长,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,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。唐代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评价,“淮南以光州(今信阳)上……”;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惊叹“淮南茶信阳第一……”。信阳是茶的故乡,茶是信阳的象征,是信阳市的“金名片”。信阳毛尖以外形细圆紧直,色泽翠绿,白毫显露,内质汤色嫩绿明亮,滋味鲜爽回甘,香气馥郁持久而享誉海内外,屡获殊荣。

  近来外界对信阳毛尖的描述,可以概括成“小、浑、淡”三字,认为干茶条形小、茶汤浑浊、滋味淡是信阳毛尖的优质的代名词。

  而业内专家表示:“小 hún dàn”是对信阳毛尖的错误印象。

  首先,论信阳毛尖的所谓“小和淡”。小是近年市场趋利所致,采小更是人为所致,市场越小越嫩其价也高,总认为越小越嫩越好。其实不然,嫩小茶叶营养物质没有充分集聚形成,越嫩滋味越淡,稍有茶常识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。同时,“淡”与茶叶的烘焙次数即干度和冲泡投茶量也有关,在此不必多谈。
其次,论信阳毛尖的所谓“浑”。信阳毛尖为中国历史名茶中绿茶之精品,由其地理环境、土壤结构、小气候环境综合孕育而成。绿是信阳毛尖的根本特征:汤清、色绿。历史上逐步完善的信阳毛尖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直至国家标准,始终贯穿“汤清色绿”,没有出现一个“浑”字之说。相反,“浑汤”则是次品,劣质产品,不符合信阳毛尖的品质标准(GB/T22737-2008)。

  品尝正宗信阳毛尖,认准其“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、香高、味浓、汤色绿”的独特风格。
  不要再被“小 hún dàn”欺骗咯~

(部分内容摘自《茶世界》2017年3月刊《信阳毛尖魂归何处》舒学昌)
收藏 分享 邀请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